请输入关键字
Menu
专家观点

专访亚洲硅业王体虎: “起”与“落”显英雄本色,技术自主创新为不二法门

2020/08/25


自然界的食物链有顶端和底端之分,但产业链的上下游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对于光伏行业而言,这是一个“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良性闭环,立足市场、协同发展才是实现光伏发电全面平价上网甚至替代传统能源目标的关键所在。作为整个产业链中能够触发“蝴蝶效应”的起点,十几年来,多晶硅环节可谓是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轨迹,有过15美元/公斤的低谷期,也有过400+美元/公斤的高光时刻。见证过这个脉冲式发展曲线的历史,挺过“起”“落”间的坎坷与残酷,一家企业会迸发出更旺盛的生命力,一个企业家会燃烧起更昂扬的斗志。

亚洲硅业,这个用14年时间书写“自主创新”华章的多晶硅代表企业,在行业涨价风潮的当前时刻,不忘初心,立足市场,坚持自主创新,勇担社会责任“保持了价格理性,没有跟随舆论报价起舞。”王体虎,这位58岁依然“志在千里”的多晶硅追梦人,如是说:“我们这个绿色能源行业任重道远,需要不断通过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需要把各环节之间的供需失衡降低、按照市场需求分析预测理性扩产,才能保证整个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如下是采访实录。

背景:近期,新疆的多晶硅工厂火灾事故再次将大家的目光聚焦到多晶硅的生产安全问题上,可以说,国内外多晶硅工厂失火现象并不少见。作为重资产、高风险项目,多晶硅生产在安全、环保、消防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监管与控制要求,其一举一动对整个光伏产业链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新疆地区硅料厂集中,加之气候干燥,使多晶硅产业面临着时刻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犹如在“刀尖上舞蹈”。

问题1多晶硅企业如何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王体虎:光伏产业是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为了改善全球能源结构、实现绿色能源供应,整个光伏产业链都应该以最小的资源占用、环境影响和能源消耗去制造光伏发电产品。多晶硅是所有光伏产业链中资金投入高、安全风险大、技术要求严的环节,其生产本质上属于化工制造过程,既需要抓好日常的职业安全工作,更重要的是要严密做好工艺过程安全管理。后者一旦失手,往往对人员的危害范围和装置设备的破坏性都较大,还可能引发范围较大的环境事故。多晶硅企业需要时刻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切实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标准,以人为本,防止三违,确保生命和财产安全。

问题2:您认为老旧产线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以最大化保障产线安全?在消防和环保等公共环境层面上,多晶硅企业应当如何践行自己需承担的社会责任?

王体虎:由于我国的现代化多晶硅生产历程短,至今不过15年左右的历史,虽然在生产规模、工艺技术上实现了可喜的跨越式发展,但在工艺过程安全管理方面仍有不足。即便是国外某些老牌多晶硅企业,他们的扩产项目近几年也陆续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同样面临安全生产的挑战。国内数年前建成投产的生产装置,由于当时技术水平所限,今天看来,已经属于老旧,除了对牵涉工艺物料的管道、阀门、安全附件、机泵、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需要进行彻底检维修,更重要的是需对老旧生产线的设计进行审查,重点部位配备安全连锁系统(SIS)

下一步,希望多晶硅企业之间能够建立起一个比较强劲的安全生产联盟,对多晶硅生产中出现的安全事件/事故信息打破壁垒、充分共享,互相吸取经验教训,真正在包括消防和环保的大安全层面上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

背景:中国多晶硅企业的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已经能够提供单晶硅片生产所用硅料,并开始逐渐取代进口,成本上比国外老牌多晶硅厂低25%以上,具有很大优势,给国产多晶硅料提供了重要支撑。然而,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全球多晶硅价格一直处在低位下行通道,大多数多晶硅企业或集团公司的多晶硅板块微利运行或出现亏损,部分企业开始退出。近期部分多晶硅企业出现了安全事故,导致多晶硅料出现价格上涨的趋势。

问题3:请问王总,您认为近期的硅料价格上涨会持续多长时间?多晶硅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保持在多少价位?

王体虎:可以说全球从事多晶硅行业的众多同行们,十多年来备受艰辛,尤其我国数十家已经关停的多晶硅企业成为牺牲者,但都为光伏发电迈入发电侧平价上网时代建立了不朽功勋。7月下旬以来,由于市场需求随着全国疫情趋稳而恢复和新疆多晶硅供应受局部疫情和安全事故影响,多晶硅价格快速上涨,造成了终端应用市场的不安。

我没法准确预测价格走势,但个人认为这是短期过度反应,对整个光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不利。一旦新疆多晶硅企业恢复正常生产和供应,价格应该会逐步回落到今年一季度水平。明年下半年起,将陆续有10万吨以上的新增多晶硅产能投产,长期保障光伏产业的平价上网不成问题。我们认为比较合理的中期(6-9个月)多晶硅市场价格是2019年下半年和2020年一季度的平均价格,那是在531新政后整个产业链面对平价上网的挑战做出的新的价格平衡。2020年二季度的异常超低价主要是国外疫情和国内需求尚未释放叠加导致的,造成整个多晶硅行业大面积亏损,对光伏产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危害。

问题4:此轮价格的上涨,对部分即将停产或已停产的产线,是否会有复产的帮助?此次价格的波动,叠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对国内多晶硅进口将有什么影响?

王体虎:此轮价格上涨,当然对本来即将停产的多晶硅企业是个福音,但可能对已经停产的企业帮助并不大,因为涨价周期不可能太久。在目前短期国内多晶硅供应偏紧的情况下,价格恢复至国外多晶硅可以复产以增加供应,但价格重新跌至一季度水平后进口会再受抑制。

问题5:纵观整个光伏产业链,您认为各环节应该如何协同发展、相互支撑,进而保障整个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王体虎: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如何协同发展、相互支撑,进而保障整个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课题。光伏从业者都明白,我们这个绿色能源行业任重道远,需要不断通过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目前的硅料价格上涨是对二季度反常低价的过度修复,希望在供应恢复后价格也回复到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一季度的相对正常水平。环节内企业间适度的合理竞争有利于技术进步和该环节成本下降,在替代性技术出现时通过技术创新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但同质化竞争也并不是贬义词。

光伏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在没有替代性技术出现时,细分技术进步下的同质化竞争不失为降低成本的有效办法。光伏发电全面实现平价上网甚至替代传统能源是光伏行业的共同目标,把各环节之间的供需失衡降低、按照市场需求分析预测理性扩产,可以保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近日光伏圈对多晶硅涨价议论纷纷,但亚洲硅业保持了价格理性,没有跟随舆论报价起舞。其实,眼下整个产业链的价格上涨并不能完全归罪于多晶硅料价格上涨。按照名义耗硅量3g/W85/kg60/kg的硅料价格涨幅,按功率折算不过是0.075/W;而电池片价格却涨了0.17/W,看来终端需求才真正催动了电池环节额外涨价。

背景:2019年,在外部需求增加和产品内生竞争力提升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单晶硅片市场占比首次过半,占比约65%,单多晶硅片比例发生结构性扭转。2020年上半年,单晶硅片产量占比继续提高,达到80%;同时,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单晶组件的出货占比也超过65%,单晶硅片及其产品在市场上的主流地位已完全形成,加之多晶硅片用料比例的持续下降,给多晶硅厂家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问题6:在国外大牌多晶硅企业(如REC等)多晶硅产量大幅减少、国内市场需求不振以及单晶价格不断下降的三重压力下,您认为多晶硅企业该如何寻求自身盈利平衡点?单晶硅片的市场占比快速提升,对多晶硅料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内多晶硅企业的新老产线将如何在“厮杀战”中突出重围?

王体虎:目前,有一些所谓的一、二、三线多晶硅企业的划分说法见诸媒体,在我们看来,这是不严谨的。按产品质量和较为准确的成本来划分才更有意义。现在部分行业分析师和自媒体经常以生产规模和个人简单测算的或过时的成本数字进行归类,互相引用,以讹传讹,容易误导投资者。

在单晶用料数量和价格都远超铸锭多晶的当下,多晶硅企业必须满足市场对单晶用高品质硅料的需求才能发挥效益,基本上必须使自己多晶硅产品的单晶用料比例,或者说良品率,达到90%以上,才能有生存空间。

问题7:多晶硅的成本在未来是否还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王体虎:未来多晶硅成本下降的空间还有,但不大。各家的成本统计口径不同,并不具有直接可比性,尤其在安全生产的人力和硬件投入上还会增大,光伏系统下一步应该要靠中下游环节的技术进步和非光伏技术部分的政策支持来降低成本。

背景:近两年多晶硅新增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中国,而中国新增产能集中在能源价格相对低廉的新疆、内蒙和四川等地。据协会统计,在2020年,多晶硅生产规模排名靠前的头部企业中,或明确扩产计划,或有扩产意向,只有亚洲硅业没有公布扩产意向,仍保持年产能2万吨。

问题8:请问王总,如何看待多晶硅行业的扩产问题?亚洲硅业不扩产的背后有什么样的考虑?

王体虎:各企业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划考虑,在市场需求、资金、人才有保障的前提下多晶硅扩产是顺理成章的。上一轮扩产过于集中,出于产能集中释放的担忧,亚洲硅业没有参与。

目前随着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市场需求会有增长,我们将在现有产能20,000/年基础上本季度开工建设新增30,000/年多晶硅项目,采用自我研发的新型节能降耗技术和工艺,在产品质量上完全实现电子级规格。

背景:当前,多晶硅的主流生产工艺是三氯氢硅法(改良西门子法),在技术持续提升的助推下,投资、生产成本、生产能耗和物耗等仍处在下行通道中。同时,硅烷流化床法(FBR)的颗粒硅生产也趋于稳定,在未来的硅烷流化床粒装多晶硅市场份额有望继续增加;另外,多晶硅企业普遍采用36对和40对棒加压还原炉生产线。然而,早在2015年,亚洲硅业就建成了国际上首条全部由48对棒还原炉构成的万吨级单体生产线,实现了多晶硅的低消耗生产。

问题9:您认为多晶硅企业应该如何做好自身技术创新与产品质量保证?60对、72对棒还原炉何时会成为主流?目前存在什么样的技术瓶颈待突破和解决?

王体虎:目前多晶硅企业普遍采用的是36对和40对棒加压还原炉,少部分企业采用48对棒,60对和72对棒均处于试验阶段。随着炉型加大,炉内容易产生硅尘、接地等工艺问题,电耗还有可能不降反升。亚洲硅业率先在完整生产线上全部采用自我研发的48对棒还原炉,实现了低电耗、高余热利用率、高致密料比例的良好效果。由于还原电耗占据多晶硅生产成本的很大部分,各企业都把核心研发力量投入在还原工艺优化上,进一步降低电耗,同时提升单晶用致密料比例,而通常,这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硅烷流化床法(FBR)颗粒硅技术取得了一些进步,国内已经实现量产,可能还需要突破一些技术瓶颈。亚洲硅业也在中试线上实现了用二氯二氢硅生产无硅尘的颗粒硅。颗粒硅技术的共性问题是耗材成本部分抵消了能源成本节约、产品质量原则上较难达到棒状体沉积的西门子法多晶硅、气体夹杂导致熔硅时溅料。我们将加大研发投入,争取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背景:亚洲硅业不仅拥有多晶硅年产能2万吨,还拥有光纤级四氯化硅年产能9000吨,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同时,建成了西北五省首个半导体ICPMS超净实验室并且拥有多晶硅行业最高水平的模拟仿真计算中心。可以看出,亚洲硅业一直在真真正正的践行自主科技创新。2019年,我国有7家多晶硅企业进入世界前十位,这与中国多晶硅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密不可分的。

问题10:请问王总,您认为未来的多晶硅产业是否会延续以往的向中国集中趋势?对未来有什么样的期许与展望?

王体虎未来多晶硅产业继续向中国集中是毫无疑问的。国内多晶硅企业的主要优势在于建设成本和人力成本低,能源成本相较德国、日本、韩国低,但比美国高。国产多晶硅在品质上正逐步赶上世界一流水平,仍需继续努力实现超越,但不存在重大障碍,需要的是耐心和积累。现在用于高效太阳电池用p型单晶和超高效太阳电池用n型单晶都是多次重复加料拉晶,为防止碳、重金属等分凝系数小的杂质元素在最后一根单晶尾部的过度升高,对多晶硅原料的要求甚至高于半导体用多晶硅。

问题11:亚洲硅业在保持光伏用多晶硅领域的生产规模外,是否考虑扩展业务领域(如半导体硅料)?在光伏产业的电池、组件制造端以及光伏电站投资领域将会如何发力拓展业务?

王体虎:亚洲硅业通过不懈努力,率先在国内通过客户对n型单晶用多晶硅料的严格认证,在国内最早进行批量供货。论市场规模,光伏用多晶硅比半导体用多晶硅在全球大了一个数量级、在国内大了两个数量级,我们主要的目标客户还是光伏市场。目前仅开始半导体用多晶硅和硅基半导体特种气体的客户认证工作,这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以期在国内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后保证高品质硅基材料供应。亚洲硅业会聚焦多晶硅主业,没有进入电池和组件的业务规划。

有人说,光伏行业热闹、活跃、不甘于平凡。身处这个“一觉醒来就可能见证历史”的领域,要想在某一环节始终拥有一定分量的话语权,既要有与时俱进、顺势而为的“识时务者”觉悟,也要有坚持初心、不盲目跟风的清醒头脑。亚洲硅业一直专注深耕多晶硅主业,瞄准光伏市场,并将继续在夯实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坚持自主创新,耐心积累,努力实现超越。未来,“全球多晶硅看中国”将是大势所趋,而在中国多晶硅企业的第一梯队中,亚洲硅业一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友情链接